原先贩卖米面菜蔬的集市,渐渐被酒楼、私厨、甜水铺所取代。大户人家每日三餐讲究品类轮换,菜式分寒热、汤品配药引。
毕竟有钱人牙口金贵,饭菜也得变着花样。
各种裁缝铺骤然多了起来,街角原本为人缝缝补补的小作坊,也逐渐不再只是布衣麻衫,而是做绸缎衫褙、绣花便袍的成衣。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年轻人宁愿入城为仆,为匠,为贩,轻轻松松就能赚取远比种地更丰厚的银钱。
当然,大部分的村民依然在城外。
一方面对于绝大多数的百姓而言,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不可能也没有这个资格脱离土地,直接到城里生活。
另一方面,若是他们进了城,那整座城市的粮食供给就会成为极大的一个问题。
总不能不断从其他城市运输粮食过来吧,那等于将自己的命脉送到别人手中。
不过,哪怕大部分的村民脱离不了土地,他们的生活方式依然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比如城里人讲究肉食鲜嫩、日供不断,一些村民便在家中圈了猪舍,后山又圈起了散养鸡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