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筠幽幽地道:“国君,国在君前,匡大人应该知道,王小井是我同乡,他们之前出事,便是因为私矿转公矿,说句心里话,我并不赞成私采,甚至是厌恶私矿。这是窃取国财。”
匡平连连称“是”,大喜道:“我亦如此以为,那……”
“可是,王小井他们会造反,却是朝廷接手矿山之后,对于他们起事一事,我也说句心里话,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匡平张大了嘴巴。
潘筠冷哼一声道:“匡大人怎知,朝廷军全部接手银山之后,不会重蹈宋大林、邓茂七复辙呢?”
匡平想到正在矿区里吆五喝六的太监贾聪,默默地不吭声。
即便没有太监贾聪,也会有大人方聪,权贵赵聪,甚至宗亲朱聪。
潘筠低声道:“我从前常常不服气,觉得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怎会有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样的话出来?
可现在我明白了,银山若想顺利开采,缺了我可以,但朝廷军和民间势力,缺一不可。”
潘筠幽幽道:“国在君前,民在国前,不管来倭多少人,只要他们还有家人在大明,开采出来的白银不管是运往哪里,最后的资源都是回归大明,这就是利民利国。
利民利国者必定利君,而利君却未必利国利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