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获凡赶紧说道:“老邵,你这说的不对,咱们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为诗坛抡才是我们的责任。不能因为是新人,就降低稿费。照你的意思,把你的工资砍半,工资太高是不是也不利于你奋斗,应该给你点进步空间。
你看看,当了这么长时间的副编辑,努努力就能成为主编了。”
“老邹,你说的跟我说的是一个意思吗?”邵燕向顿时急了,工资砍半,他还活不活了?今天砍半,明天一家老小就得喝西北风。
“怎么不是一个意思?”
邹获凡毫不客气地回怼道。在《诗刊》的编辑部,除了严晨他保持一点尊重之外,其余人没有他不敢怼的。
别看邹获凡是新来的编辑,他就像《亮剑》里面八路军战士说李云龙的那句:“他可不新了,H军时就是团长,资格老,面子就大。”
邹获凡17年出生,邹荻帆以笔作枪,参与发起并组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40年因各种原因进入复旦学习,毕业后,当过香港《华商报》特约编辑,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联络处长,《文艺报》副秘书长、编辑部主任,
经历十分丰富,人生中还创办过各种救亡诗刊,参加救亡运动。跟艾青和夏言等人都很熟悉。
邵燕向的资格虽然也不俗,在抗大学习过,解放时是随军记者,可是跟邹获凡比起来,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
邹获凡副主编的任命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下来了,明眼人都知道他是严晨之后的主编。
邵燕向无奈说道:“我持保留意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