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严晨听到外面的动静,也赶紧走了出来。就邹获凡搞的动静,他不想听见都难。可惜出来的时候,他只听清了后半部分,前半部分隐隐约约,就是这隐隐约约,让他心急。
快速地走到邹获凡面前,笑着拿过了稿子再次读了起来。
“这作者肯定是北方人,老邹,你说我说的对不对?”严晨看了前几句,就抬头跟邹获凡打起了赌。
“为什么?老严?”邹获凡问道。
“因为写的是干瘪的麦穗,要是南方人,就该写稻穗喽!”严晨笑着说道。
“不错,你接下来再看看,这些比喻,很有特点,这人写诗有一种灵性,没有灵性是做不了诗人的。”邹获凡拿起一块西瓜,大口地吃了起来,刚才念完,便觉得口干的很。
“主题明确,爱国之心跃然纸上,在新的时代,我们就需要这种充满激情的年轻人。教员说得好,世界是是属于年轻人的。能写出这样的诗歌,这名作者肯定也是年轻人。”
严晨看完之后,再次将目光转向了邹获凡。
邹获凡没点头,因为他不知道刘一民的年龄:“老严,那你猜猜,这是谁写的?”
“别让我猜了,你赶紧说吧,同志们都等急了。”严晨催促道。
“刘一民,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应该是个新人。”邹获凡笑着说道。
编辑部的编辑部托腮沉思,忽然有人拍了拍大腿说道:“是不是豫省洛市汝县的刘一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