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花花草草让我省心,哎呦,怎么给冲倒了?这雨也太大了。”
老张刚想埋怨几句雨大,却又想到刘一民说的旱情。不由得思索了起来,自己是不是离人民太远了?
暴雨来的也快,散的也快。只剩下稀稀拉拉的小雨滴,不过看样子,过一会儿还会再下,因为乌云还没有散去。
果然,中小雨一连下了两天,整个汝县的旱情得到了缓解,也没有引发山洪。
8月10日,随着第8期《人民文艺》的持续销售,《驴得水》这篇也越来越被更多的读者所熟知。报纸上对《驴得水》的评论慢慢地多了起来,都是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的。
这本跟一般的通俗不同,很多人第一遍并不能完全看懂。但是当读到崔道逸的评论后,便立即豁然开朗,原来还能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
但是一看报纸,哦豁,这方面也能分析?
于是在读者心中,开始慢慢地形成了一个门槛,那就是能不能看懂《驴得水》这篇,能看懂的人滔滔不绝地说自己看这本的感悟。
没看懂的为了避免被人认为自己看不懂,于是产生了从众行为,也谎称能看懂。甚至看不懂的人,往往更积极地推荐这本。
这不仅仅是在《驴得水》上面出现,在很多批判上也会出现,在社会的其他方面,其他现象中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
跟其他不一样的是,《驴得水》还带了喜剧化的写作手法,也收拢了一大批此类的读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