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有了,情绪也到了,还是最后一首作品。
一切都显得那么恰到好处。
此刻就连革命这个标题都让人感到多了几分意味。
如果让李安从客观来评判,综合来讲,陈雨桐的水平是逊色于孙文君的,大概与何家明打个平手。
但从出场顺序以及作品带来的现场效果,这种差距在李安的主观意识中被抹平了。
换句话说,如果李安是评委,他给前面的孙文君打了9.7分,那他此刻也应该给陈雨桐也打9.7分。
可又有一个问题,如果李安是评委,他绝对做不到给两个孩子打相同的分。
这涉及他的评分标准。
如果他更倾向于孙文君那种沉稳的、一丝不苟的演奏风格,那陈雨桐演奏的所有肖邦作品都达不到这一点。
如果他更倾向于陈雨桐这种情绪为主导的演奏风格,那孙文君就显得太过保守了。
所以打一样的分,对于两个孩子都没有做到公正,尽管他对两个孩子都十分欣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