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心偏好,他更偏向于选择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是勃拉姆斯生前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在年底的音乐会登台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且作品本身在业界就有极高的好评度
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可以预见,今年作为柴可夫斯基和勃拉姆斯的“双年”,年底不知道会涌现出多少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登台。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也是一首出场率极高的优美作品。
下半场的曲目就算全世界都要演,他也不能退缩,这是一个乐团的底气。
为了避开同质化的曲目单,他最终决定用勃拉姆斯的另一首大作作为上半场的曲目。
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这首作品各乐章间的织体交错亦能俯瞰勃拉姆斯的一生,乃至整个古典主义音乐的衰亡。
曲目之大,对钢琴演奏者的要求极高。
起初在心中做下决定之后,他第一个联系的钢琴演奏家是王锦华。
王锦华常年游走在国外,算得上是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蓉城钢琴家。
遗憾的是王锦华年底当期已满。
于是方永波又陆续联系了几位蓉城走出的钢琴家,不是没时间,就是见面聊过之后他不满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