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出发点是好的,他希望利用“π”的特殊申请方式,来网罗一批有天赋的人,换句话说就是聚集“天才”。
因为“只有‘有天赋者’的悉心创作,才有资格让自己的笔记变为‘特殊物品’”。
不要问做什么,没人不喜欢网罗一群天才,更不要提有机会能够为自己所用。
至于收拢一批随机领域的手稿类“特殊物品”,反倒是次要的。
不过之后事情不断,先是精酿项目,后是法拍和买车,再后来直接去了京北小半个月
迄今为止,“π”成员除了自己,依旧只有小木头、陆涛、葛巧巧,还有一个“校外指导”吴越四人。
这四人都是绝对的“天赋者”,包括吴越,翟达深信不疑。
经由江小白提醒,翟达带着好奇去往了隔壁的办公室,这里的结构和之前那间差不多,也是混合使用,不过学生会的各个部门划分了一块块区域,塑料绳挂着牌子来区分。
“社团部”在角落里面,只有两张桌子,翟达去了后直接表明来意,一个驻守办公室的学姐很是惊喜。
在应付了几句诸如“翟老师我是你书迷”、“恭喜您拿了奖”、“晚上有时间喝一杯冰镇啤酒么,我宿舍暖气坏了而且喜欢练瑜伽”等没有实质性内容的话题后,翟达拿到了所谓的数十份投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