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春蓉的笑容有些复杂,找人帮忙已经欠人情了,找的还是大一新生,平添几分尴尬。
还连续找两回显得他们一帮成年人平时光吃不干似的
据万春蓉所说,她率领的项目组,是某个大项目的细分外包,主体不在哈工大。
类似“重大项目里不那么重大的部分”。
之前那个工件是她率队亲自设计的,只是在实物制造过程中卡住了,后来在翟达的帮助下成功达标,发过去后参与工程验证,得到了新的反馈:还得改。
万春蓉他们加班加点搞了半个月,设计出了新的零件,然后又在实物制造过程卡住了。
万春蓉的团队在“计算流体力学”领域挺强的,甚至可以说放在全国都有一定实力。
但实物制造过程,一旦超出了C的极限,就两眼一抓瞎,四处“摇人”是常态。
哈工大还有其他人能做出来的么,肯定是有的但数量不会太多,甚至如果求爷爷告奶奶都找不到,也可以换设计,或者找更高级的设备。
但终究任何调整都是需要成本的,时间成本、资源成本。
算来算去,还是“找老公的小兄弟”帮个忙最实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