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轻说话就大喘气
听了翟达解释,卢勤俭才明白为什么“差距很大”。
在均匀性等“性能指标”上并未超出现有设备太多,但在“效能指标”上却秒杀通吃。
单台设备产能提升4-5倍,且自主化成本只有原先的60%,一来一回,都快八九倍拉爆了!
翟达道:“我是回东阳前一天才处理完的,都还没来得及技术固定和整理专利材料,这东西说不上‘量产’,不过终究是个产业,类似的设备自主化制造会越来越多,总要有地方,这些都是配套产业。”
由于专项使用+高精尖,此设备和后世光刻机有些类似,除了自家用,哪怕愿意全球去卖,其实买家也就那么几个公司和一些高校。
就比如TEL的坑爹原型机,一年也就卖八九台,当前的碳化硅玩家太少了。
当然因为数值的纯粹碾压美,催生出一些新入场者也有可能。
翟达估计国内需要这东西的除了自己,暂时也就是各高校了,海外他暂时不售,先确保自己的领先地位再说。
不过这终究只是碳化硅工序的其中一环,所以翟达并未将其当做重大突破,而是整个“设备自主化”过程里的一小步。
卢勤俭点点头,不过对于这样的好消息不宣传这件事,持有保留意见。
“小翟,可能在你看来这个突破不算什么,但它也是我国未来碳化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地冒出这样的好消息,对内可以让老百姓和市场参与者更关注这个领域,对外,也可以竖立‘碳化硅先进产业在中国’的长期印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