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显德法师罕见地没有说话,只是微微摇头。
这让弟子们大感意外。
六度寺修的佛法是俱舍宗,以唐时玄奘自印度返国,重译《俱舍论》至今,已传承上千年,然而历史虽然久远,但香火却每况愈下,日趋衰微,大多佛寺都早已该宗,或归于禅宗之下,或归于法相宗之下,至于原因为何,不是法不正,言不深,而是他们修的是声闻乘。
所谓“声闻乘”即是常人口中的小乘佛法,原指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之出家弟子,以听佛法而得以觉悟。
自佛教东传千年来,以广播佛法而觉悟的“菩萨乘”往往自称“大乘”,行菩萨之所行,普渡众生,将“声闻乘”等蔑称为“小乘”,而“声闻乘”则辩称:如不自渡,如何渡人?愚痴人传愚痴法,岂不引入地狱?……凡此种种,平民百姓渐渐有“大乘渡人,小乘自渡”的观念,故此路遇佛寺,多拜大乘。
于是,大乘的香火愈烧愈旺,大雄宝殿愈砌愈高,佛像金身愈镀愈厚,经上佛陀愈发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俱舍宗因此缘由衰落,颓势无可挽回,到了显德这一代,能说得上来的同宗佛寺已屈指可数,如今不得不向外求法,以图自救。
爬上长阶,显德递上拜帖,向内请示,终于得已跨过宝莲寺高高的门槛。
晨雾未散时,石阶已从山脚盘曲而上,每级青苔间都嵌着莲花纹。天王殿前的香炉吞吐着紫烟,四大天王在彩绘藻井下怒目圆睁,弥勒佛浑圆的笑脸被信众供奉的绸缎层层覆盖。
这般繁华,叫六度寺的众弟子们眼界大开,他们那破寺里,可是只有一尊老佛像矗立,还是木头雕的。
转过天王殿,沿路还能见千手观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大雄宝殿的琉璃瓦在云层间忽明忽暗,敞开的大门内,三世佛垂目结印,金箔在阴影里浮动着细密的经文,似有八万四千道毫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