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千二百九十一章 (3 / 6)

作者:拉姆雷克撒 最后更新:2025/8/6 5:49:09
        尽管是一部教育警示片,有多少人却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从小被要求做一个懂事的孩子,考高分让家人满意;进入社会,被要求考个好单位让家人有面子,久而久之就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哲人说:“来接受心理咨询辅导的人几乎没有任性者。反而很多人是苦恼于要满足别人的期待、满足父母或老师的期待,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你学会了不辜负他人,唯独辜负了自己。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忽略了内心的感受;因为没有达到别人的期望,陷入无尽的自责;而这些都只会让人带着卑微的姿态,活得战战兢兢。有时候,痛苦的源头,是遵照别人的期待而活,却弄丢了真实的自己。

        不要用他人的尺子,丈量自己的人生。

        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网友小羽,与男友闪婚了。男友是经父母介绍认识,两人彼此不太了解,更谈不上喜欢和爱。因为父母满意,小羽在父母的期待中结了婚。婚后,因为没有感情基础,两人交流不多,丈夫也常常夜不归宿。公婆劝她,等你们有孩子就好了。丈夫也说:“早点要个孩子,趁爸妈年轻还可以帮忙照顾。”第二年,小羽又在家人的期待中生下了儿子。没想到,顺应别人的心意,生活却没能让她满意。公婆能帮上的忙不多,丈夫也并没有收心,所有的事情还是要靠她一个人。她觉得痛苦不已,时常抱怨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一味地迎合他人,委屈的只有自己。以为满足了别人的期待就能换来感恩和回报,但换来的却是失望和痛苦。生活,不在别人描绘的蓝图里,是在自己的手里。

        想起斯坦福大学开学典礼上的一篇演讲:“你考入医学院是因为它地位高,人人都羡慕。你选择心脏病学是因为当心脏病医生的待遇很好。你做那些事能给你带来好处,让你的父母感到骄傲,令你的老师感到高兴,也让朋友们羡慕。20年后某天你醒来,你开始怀念那个曾经弹钢琴和打曲棍球的自己,思考那个曾经和朋友热烈讨论人生和政治以及课堂内容的人在做什么。”

        职业的好坏,不是长辈们的经验之谈,而是自己的真正热爱。

        家庭的幸福,不是为了满足家人们的期待,而是忠于内心做出的选择。不要用他人的尺子,来丈量自己的人生。

        培根说过:“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规划师。”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概念。理想自我是自己最渴望成为的样子,现实自我则是在外界影响下自己真实的样子。一个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他没有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总是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只会离理想的自己越来越远,让人陷入沮丧和不安。只有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匹配重合的部分越多,人们对自己越满意,才会觉得人生充实而有意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