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千二百八十五章 (3 / 7)

作者:拉姆雷克撒 最后更新:2025/8/6 5:49:09
        看得出来他很喜欢中国,对于为什么打仗,他压根不明白。同时,他却明白,中国没有战争,他可以在这里安全的活下去。他很珍惜现在的生活!

        当叙利亚的母亲在废墟里徒手翻找孩子的遗体,当加沙的孩子在断壁残垣中啃食发霉的面包,我们正在超市挑选新鲜的水果,在医院有序排队挂号,在学校听见清脆的上课铃声。这个世界从未停止动荡,但中国始终是一片安宁的绿洲——我们习以为常的和平,是国家用钢铁长城为我们筑起的屏障。俄乌战争打了三年,叙利亚内战拖了十三年,中东的硝烟刚散去又被点燃。在乌克兰的战壕里,士兵们啃着冻土豆躲避炮弹;在加沙地带,以色列的推土机碾碎了无数家庭的希望;在缅甸丛林,菜市场随时可能变成“绞肉机”。这些真实发生的场景,撕开了战争最狰狞的面目:3个月内,4000多个儿童永远闭上了眼睛;每天有9万人流离失所,成为难民。云南边境的移民管理警察,每天要拦下上百个试图非法入境的外国人。他们宁愿蹲拘留所,也不愿回到随时可能丧命的家乡。福建沿海的偷渡船上,缅甸人卖房卖地凑20万人民币,只为爬上开往中国的船只。他们说,哪怕在异国扫厕所、做零工,也比在战火中苟延残喘强。

        我们能在周末约朋友逛街下馆子,能计划国庆假期的旅行,能在深夜12点安全回家,这些看似平淡的日常,在战乱国家的民众眼里,是需要用生命去交换的奇迹。这一切,都因为中国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智慧的外交。中国的国防预算每年稳定增长,2024年达到1.67万亿元,主要用于推进军队现代化、科技创新和练兵备战。我们有歼-20隐形战机、福建舰航母、东风系列导弹,这些先进装备不是为了侵略,而是为了守护国门。更重要的是,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的维和人员数量居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首。在外交上,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斡旋国际争端。面对乌克兰危机,中国多次派出特使劝和促谈;在巴以冲突中,中国呼吁停火止战,提供人道援助。我们的“和平方舟”医院船到访5国,为4万多民众提供医疗;在亚丁湾,中国海军护航编队15年来为6000多艘中外船只保驾护航。

        外国小伙在西安骑行时忘拔电动车钥匙,一天后车仍在原地,还被好心人用挡风被遮住钥匙。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并不罕见:商场里手机掉在地上,回头还能找到;深夜独行的女孩,不用担心安全问题。这些细节,构成了中国社会最珍贵的底色——安全感。这份安全感,来自无数人的默默守护。退役军人吕志昕十年如一日整理志愿军烈士遗物,让英雄的名字不再被遗忘;民兵冀伟光在洪水中背负50公斤物资徒步3公里,为受灾群众送去希望;二次入伍的吴嘉伟放弃专升本机会,回到军营守护海防。还有那些在边境巡逻的战士、在维和前线的“蓝盔”、在抗疫一线的军医,他们用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了安全的屏障。

        翻开历史课本,我们曾经历过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年代。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伤亡3500多万人;抗美援朝战争中,19万志愿军战士长眠异国他乡。正是这些先烈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如今,我们的国家依然面临着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但我们有能力、有决心扞卫国家主权和人民安全。当我们抱怨工作压力大、生活琐事多时,不妨想想那些在战火中挣扎的人们。他们最大的愿望,不过是活着、吃饱饭、和家人团聚。而我们,生在一个能让这些愿望成为现实的国家,这是多么幸运的事。不是世界和平了,是国家把战火拦在了国门外。这份和平,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珍惜。珍惜每一次呼吸的自由,珍惜每一顿安稳的饭菜,珍惜每一个与家人相伴的夜晚。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记住:这份和平,是无数人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生活,努力工作,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添砖加瓦,让这份和平延续下去。因为,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团圆的家。

        ……

        格尔看待阿斯加德,就像一个凡人看待天堂一样。

        虽然希尔很不耐烦。但格尔却贪婪的看着平静繁荣的阿斯加德,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每一个人都过得快乐富足,甚至于他对希芙的不耐烦也很羡慕,因为那意味着,希芙对于这种生活习以为常。

        而格尔呢。

        他甚至在做最美好的美梦的时候,都想过自己能过这样的生活……世界的参差就是这么的不讲道理。

        当然,他其实也很清醒……至少是黑死剑给他打下的思想钢印让他很清醒,要不然,他就留在地球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