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地磁场是由地核和地幔中的熔融物质共同产生的,它受到地球的自转和对流运动的影响。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地球的外核中存在液态铁,这导致了电流的产生,而地球的自转使得这些电流产生运动,从而形成了复杂的电流系统,进而产生地磁场。地球磁场能抵御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的侵袭,能保护地球生物健康繁衍,一旦没有磁场,地球会怎样?大气层在太阳风的作用下会被逐渐剥离,植物因空气稀薄开始枯萎,食草动物纷纷死亡,地球生态链崩溃,具体表现可以参考火星,总结就4个字“荒芜寂静”。
地核内核由固态铁和少量镍、硫等元素构成。内核的温度比外核要高一些,最低达到5700摄氏度,最高可达6500摄氏度。虽然温度极高,但由于内核承受着极高的压力,因此能够保持固态状态。地核的存在对地球的稳定性和动力学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地核是地球内部的最内层,它由高密度的铁构成所以质量较大,因此它的存在使得地球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能够“压”住地球,并保持地球的形状和稳定性。另外,地核还影响着地球的地质变化和能量循环。地核是地球内部复杂而精彩的一部分,对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地核的热量是地球内部的主要热源之一,其发热原理可以简单地被理解为地核通过核反应和放射性衰变不断释放出巨大的热量,这种热量驱动了地球的热对流和板块构造。这个过程也使得地球表面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范围,有利于维持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地核的运动和外核中的对流运动也帮助产生了地磁场,地磁场则对地球上的生物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地球上的生物主要靠它抵挡来自太阳风暴和宇宙射线的带电粒子。地核也影响着地震和火山活动,比如地震,它是由地壳板块的运动引起的,而正是地核的热量驱动了地幔的热对流和地壳板块的运动。因此研究地核很有助于人类理解地震和火山的活动机制,从而提高地震预警和火山监测的能力。
地核如此重要,也因为它如此重要,当科学家发现它变冷速度加快的时候才会掀起轩然大波。地核变冷将对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产生重大影响,地核的热量维持着地球的热平衡,如果地核变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地球整体温度下降和减弱地磁场的强度。
地球形成以来,地球一直在从地球内部深处向地表释放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不断驱动地幔对流和许多构造活动。尽管如此,地球的历史并不是“加热”的历史,而是“冷却”的历史。
大约45亿年前,当地球还很年轻时,它的表面是一片有着炽热岩浆的深海,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冷却下来并形成了地壳。这个冷却过程并不完全,火山和地震就像是炙热地球留下的痕迹,地质学家能够通过火山地震倒推出地球的地质构造。因此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地球地核确实在变冷,但它究竟以多快的速度冷却、何时结束冷却以及冷却结果是什么都仍然是谜。尤其是地球的冷却结果是什么,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因为它可以告诉我们地球将走向何方、地球是否会最终变成火星那样非常不活跃的行星。
回答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深入研究构成地核地幔边界的矿物,那部分矿物是岩石与熔核相遇的地方,也是决定冷却速度的关键部分之一。科学家研究后发现,这部分名叫布氏岩的矿物在此前一直被低估。布氏岩的颜色通常为暗灰色到黑色,有时会呈现出红色或绿色的斑点。它的质地坚硬而致密,常常具有光滑的表面,由于布氏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稳定,因此在地球表面的风化和侵蚀过程中相对持久,同时也是非常宝贵的地球历史“一手资料”。科学家发现,布氏岩有着很强的导热作用,而且其导热功能比人们预期的要高得多,比预期高出了近两倍,这意味着地核热量传递到地幔并逐渐冷却的全过程,也要比预期的高出近两倍,地球地核的冷却速度也将越变越快。
当然,人类并不需要为此担心……因为大概人类灭亡几轮之后,地核才会冷却……毕竟这种事情的时长,一般都是以地质时间来算的。
那玩意最低最低也是按照几万年计算,夸张一点几亿年也不是没有。
所以等到地核失去作用,人类早特么灭亡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至于人类能否永存……这个命题简直是个笑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