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千一百四十七章:进化不是变强(求月票!!!) (3 / 6)

作者:拉姆雷克撒 最后更新:2025/7/22 11:31:22
        而且搞不好就直接灭绝,鸣蛇一族当然不可能是这么干。

        所以只能由最初的泰坦鸣蛇进行人为干预。

        就好像选育斗鱼一样。

        虽然体长仅6~8厘米,但斗鱼的身体里似乎隐藏着无穷的潜力,只要经过适当培育,它们总能出现各种令人赞叹不已的色彩。

        一直以来,斗鱼就是除了猫猫狗狗,另一种广受人们喜爱的宠物。这些体长平均约6~8厘米的小动物,仿佛充满无穷无尽颜色,几乎任何人类想得到的颜色,都会在某只斗鱼身上出现。

        而且很多种类的斗鱼非常非常漂亮,有着飘逸无比的鱼鳍和尾鳍,游在水中就像一团五颜六色的火焰,非常非常的绚丽。

        但有趣的是,今日斗鱼这般五彩缤纷的身躯几乎可以说是人类刻意繁殖后的结果。大部分的野生斗鱼都没有这么丰富、绚烂的体色,鱼鳍一般也比较短、性情也比较温和。

        最近,一份研究从基因分析的角度切入,试图找出人类开始刻意培育斗鱼的时间点,进一步观察人类驯化对生物基因带来的影响。

        在依次分析野生斗鱼和人工饲养斗鱼的基因、并加以比较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生物学家杨密权等人推测,人类大约在1,000年前,就已经开始有意识繁殖、驯化斗鱼,也让斗鱼成为人类最早开始有意识驯养的鱼类之一。长时间驯化后,斗鱼“好斗”那面也不断放大,不仅成为人们对斗鱼的重要印象,背后的生理机制也成为许多科学家的研究焦点。“人为饲养的斗鱼攻击性很强,”杨密权说道:“你不能把两只公斗鱼放在同一个水族箱,它们会相互攻击,直到有一方战死。”

        早期泰国,捕捉观赏斗鱼打架其实是农村孩子的重要娱乐之一。他们会到野外像是水田之类的地方,捕捉野生斗鱼,再将它们放入同一碗清水,看它们缠斗。

        很快地,有人意识到背后商机,开始将斗鱼经营成某种类似斗鸡赛事的赌博业,一度还引来当时暹罗国王注意,对此课税并加以管理。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看待斗鱼的眼光开始逐渐转变,水族专家也开始将焦点摆在如何培育出体色更多、更鲜艳的斗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