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千一百五十七章:求月票!!!求月票!!! (2 / 4)

作者:拉姆雷克撒 最后更新:2025/7/22 11:31:22
        孟子摇摇头,说:“大王,您别误会。我的意思是,一个国家要想真正强大,光有钱有地儿还不够。您得想想,如果国家里没有能坚持法度的大臣,没有帮朝廷改正错误的人才,国家外头又没有敌国和忧患,这样的国家反而容易灭亡。”

        这就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齐宣王一听,愣住了。他想不明白,为啥没有敌人反而不好呢?孟子接着说:“大王,您想啊,如果国家里外都太平安宁,人们就容易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久而久之,朝廷腐败,百姓懒惰,国家就会慢慢衰落。反倒是有了敌国和忧患,才能让大家时刻警惕,不断进步。”

        齐宣王听完,若有所思。他问:“那依您看,我该怎么做才能让齐国强盛呢?”

        孟子说:“大王,您得多听听不同的声音,别光听那些说好话的。要多留意国家的隐患,时刻保持警惕。也要培养能干的人才,让他们为国家出谋划策。”

        齐宣王听了孟子的话,恍然大悟。他觉得孟子说得太有道理了,就想把孟子留下来当自己的国师。

        孟子婉言谢绝了。他说:“大王,我只是个游说之士,不适合当国师。我的话,您听听就好,关键还得看您自己怎么做。”

        这番谈话很快传遍了诸侯国。大家都被孟子的这番话震惊了。有人说:“这孟子也太厉害了,一句话就点破了治国的关键。”

        也有人说:“孟子这话说得太有意思了,没想到国家太安逸反而不是好事。”

        还有人说:“孟子真是高明,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用在了治国上。”

        这番话为啥能震撼天下诸侯呢?孟子的话颠覆了人们的固有思维。在那个时代,大家都认为国家越太平越好,没想到孟子却说没有敌国外患反而不好。这种反常识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孟子的话点出了治国的真谛。他强调了内部监督和外部压力的重要性,这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思想。孟子的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性规律。人在安逸中容易懈怠,在忧患中反而能奋发图强。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国家。孟子的话给诸侯们提了个醒。在那个战国纷争的年代,很多诸侯都在想着怎么消灭敌人,统一天下。孟子的话让他们意识到,敌人的存在未必是坏事,关键是要利用这种压力来自我完善。这番话传开后,不少诸侯都开始反思自己的治国之道。有的诸侯开始重视人才,广开言路;有的诸侯开始加强内部管理,防止腐败;还有的诸侯开始关注民生,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