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千零九十二章:求月票!!!! (2 / 8)

作者:拉姆雷克撒 最后更新:2025/7/22 11:31:22
        通俗说,就是我们在瞬间产生了某种想法或倾向,无法解释它从何而来,却有很强的动力要去实现它。

        2000年左右,斯坦诺维奇首先提出「双进程理论」(dual-process)。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大脑处理信息存在两个进程,一个快(进程1),一个慢(进程2)。

        进程1:调用的认知资源非常少,像个猛张飞。猛张飞非常情绪化,依赖直觉,见多识广又很会联想,擅长编故事,经常下意识做出反应。

        进程2:调用的认知资源多,像个诸葛亮。诸葛亮动作比较慢,擅长逻辑分析。

        由此可见,直觉与推理是人类决策与判断的两类主要模式,缺一不可。

        有人会问,不是提倡理性吗?如果从大脑中移除情绪化和直觉,是不是有利于我们决策呢?达马西奥认为,尽管有时候情绪会带来非理性的增加,但是对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当我们产生直觉时,实际上已经预先在大脑中经过了一个快速的评价过程:我们先是捕捉到了环境中的一些线索,比如表情、声音或者其他细节;然后,我们过往的知识和记忆迅速出现在无意识中,大脑对其进行扫描搜索,再与我们当下的情绪状态结合,进而产生想法或者决策。从某种程度上说,直觉也是一种分析,只不过这种分析是带有极大主观性的,是非常迅速的,是在无意识中完成的。它是我们经验与情绪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我们提取大脑中业已存在的经验时,会受到一些认知模式的影响,比如再认启发——当我们采用直觉决策时,有时候仅仅是简单地选择了熟悉的选项。举个例子,在超市选择产品时,你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听说过的品牌更值得信赖(这也是广告的基本原理);当一个人身上有你熟悉的部分,或者长得像你熟悉的人时,会让你感到亲近。

        情绪会指导我们如何提取、解析和利用经验。认知科学家亚历山大·林哈雷斯说,「我不认为情感和直觉可以分开」。

        经验在我们大脑中被编码为事实和感觉的网络。当一种新的体验呼唤类似的模式时,大脑不仅释放出存储的知识,而且释放出情绪化的心态和以某种方式做出响应的倾向。

        那为什么我们的直觉会产生错觉呢?而且我们偏偏又喜欢相信我们的直觉而懒得去深入分析和思考呢?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大脑其实懒惰的,如果我们不去刻意思考大脑会直接去采用我们的直觉,而我们的直觉的来源就是我们记忆中所熟悉或者认为简单的内容,这时候我们的大脑是处于认知放松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那些熟悉的或者反复的记忆就会让我们感知这是我们曾经的经历一般,推动我们去相信这一事实了,因为这样的过程,一点都费劲,非常轻松。

        简单来说,这玩意并不可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