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知道自己这时在国子监威望不十预测他,也没玩什么三把火,毕竟现在盯着他看到人不少。
谢玉只是原来只有解元会元才能刊登的试卷题体集给扩大化了,其中自然加了不少合乎皇帝心意的“强干弱枝”性的实务之策。
先抓抓舆论嘛!
后办成了半月刊,甚至是十日刊,开始把自己原来在自家学塾推广的实务之策,在国子监推广罢了。
这事,在那日大观园的谢玉接旨的意思下,国子监里面的人也没反对。
而且,这也确实该是春闱的科考思路了,若自认为才学惊人,愿意和皇帝对着干的,就当没说,倒是中不中的就知道了,其实世上哪有那么多天才,多是读书刻苦的平常人。
中举的读书人,读了那么多年书,情商不够,智商起码在线的,也没有傻子,不会和大形势对着干!
转眼,又是一年春闱试,一贡考下来。
选择务实之策不但让国子监多比往届多中了几个。
而且谢玉自办学塾出身的五十多名举子,也有十人中了贡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