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现在谢玉是临时接手,威望不显,军职不足,不能强行令军令,不然会伤军中军气。
好在,那三十个黑甲卫睡醒后,知道这个情况,多日战场情义,他们自然是信服谢玉的。
纷纷要主动承担谢玉的传令兵,这不服军令的情况,才算压了下去,加上谢玉军令确实及时没什么失误。
嘴上虽还有些不服气,但行动上都支持起来了,一线军人,最看重的就是实际效果了。
军令通行后,,谢玉开始编网,不过两日功夫,已经把樊昌的所有残部都“集合”到了一个看上去,有水有食的山头。
当樊昌准备据死一抗,清剿大军也知道,这是最后一战,纷纷请战时。
谢玉让大军汇集,亲自出击。
其他军将,自然明白谢玉这是要集展军望,嘴上没说什么,但倒是想看谢玉笑话。
毕竟,这山头地小而馅,若是强令攻破,不死个千把人,那是不行的。
可他们谁知道,这位置,是在这种“开天眼”的情况下,主动替那樊昌选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