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到了边郡之内,和官员间不止有官接,也就家氏的比例。
这是一个讲究名望出身、背景来历,与士族宗亲共治的年代。
说了,是士族而不是士大夫,科举制还未实行,做官要参加乡评和举荐的。
有道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虽然没有那么严重,但说的也该是这个年代。
幸好谢玉是当兵的,靠砍人头吃饭,在这个乱世刚结还未彻底平息的年代,还是有上升的空间。
只是,也需要人扶一把的。
现在算来,皇帝义子,新封封为光禄勋副尉、统领羽林卫左骑营,并总领北军五校之越尉,又获入禁受事以及赐下剑履上殿恩宠的凌不疑,是谢玉谢玉最好的投靠之人。
更别说,在草原对谢玉相救之情。
当时的情况,虽说机缘巧合,但谢玉明白,若无少将军凌不疑。
就算谢玉能逃出胡民部落,但以那时身体情况,又能逃几次,双拳难敌四手,当奴隶的滋味,或许可以几句话概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