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初二比一,三比一交换的时候,司马朗很爽,占了便宜,还给自家屯了一手好牌,中亚世家也很爽,三十六国的人口再不济,也是真正经过汉文化辐射熏陶的上好人口,可比安息百姓好吸纳多了,至于说这样的买卖迁徙人口会造成什么问题之类的,谁在乎?
不行还可以扣屎盆子,比方说西域三十六国的国王都拿着全国的资产去长安享福去了,甚至某些国王临走之前还狠狠的刮了一遍地皮,你们现在被强迁其实就是因为你们国王将你们转卖给我们了,巴拉巴拉,要怪就去怪的你们的国王,我们可是付钱了。
至于说你们修建的房屋,开垦的田亩,那没办法了,你们国王走的时候将你们这些人转手给我们了,现在我们将你们拉到了中亚,这样吧,我们在中亚给你们重新分发房屋和田亩。
这么一来,这些被遣送到中亚的三十六国百姓虽说很是愤怒,但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一方面是武力真的赶不上汉世家,另一方面,事已至此,汉世家还愿意说说好话,还愿意骗他们,得过且过吧。
只是司马朗这种以人换人,彻底腾空新州,留地不留人的操作,还未执行完毕就被陈曦和李优制止了,毕竟再这么换下去,偌大的一个新州恐怕连百万人口都不到了。
作为后期要承载西北大通道这一重要任务的新州,如果连百万人口都不到了,那都不说沿途提供粮草物资这些东西了,搞不好连维护道路都要成为负担了,所以陈曦和李优在察觉到司马朗如此疯狂的换人举动之后,迅速的制止了对方。
这种制止,给新州埋下了严重的隐患,经历了司马朗拉壮丁以人换人,一批一批的迁徙的新州本土百姓,先天性就对于司马朗存在抗拒,哪怕司马朗在之后改了风格,靠着新州地广人稀的特性,搞了不少的样板村寨,样板县,洗刷了一下自己的恶名。
可亲身经历的人,该不信的还是不信。
这就后续一系列问题的根源,三十六国的本地人和外来人口的矛盾也是从这里引发的,而司马朗一直无法解决这一点,这并不是什么精神天赋如沐春风就能压制下去的东西,这是实打实的利益。
“司马朗这次敢于胁迫袁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也意识到自己的位置现在很难有第二个人去坐,新州大环境下产生的底层矛盾让他在当前具备了一定的不可替代性。”贾诩做出了最后的总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