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在讲究君臣父子关系的时候,也会明确一点,那就是父辈所做的一切都会遗留给子孙后代,所以中原这边很少存在“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这种想法,多数都是为儿孙计。
故而当徐庶将刘备和陈曦签发了“从公布日起,战死者也会予以追封”这一消息公布之后,原本就没有什么谋害他人想法,只是因为意识到分封可能落到自己头上,自家性命也值钱了,能不玩命还是不要玩命的将士,眼中都闪过了一抹光彩。
没别的意思,他们不是不愿意为刘备尽忠,只是因为死了所能获得的抚恤和活到最后所能获得的封地相比太过渺小,前者最多只是让儿子体面的长大,后者那可真就是改变了家族的命运。
哪怕以前是孤家寡人,在娶妻生子之后,也会不由自主的为后人考虑,更何况有封地的活人和只有抚恤的死人,差距太大了,大到思考战争的危险性,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这真就是人之常情。….
可现在刘备和陈曦正式下发公文进行了通知,那么这些将校内心之中最后的一抹犹豫也被彻底抹杀掉了――犹豫只是因为担心自己死了,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如别人,而现在刘备和陈曦给出了回答,那么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担心陈曦的信誉,怀疑刘备的仁德?
开什么玩笑,这个时代,最不需要怀疑的就是陈曦的信誉和刘备的仁德,那都是用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堆积出来的金字招牌。
甚至已经有一些年纪较大,卡在十三四级爵位,基本不可能有机会提升爵位的中层将校,已经考虑着自己要不要赌一把追封,毕竟追封的时候,只要表现的不是很差,加一级爵位实属正常行为。
这样对于他们这种已经完全看不到晋升可能的将校来说,好像也是一种解题思路,拿自己的命,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博一个未来,完全可以试一试,至于说值不值,自己以前烂命一条,现在对比封地的话,也依旧是烂命一条,可搞成了自家只要不绝嗣,祖庙香火不断!
几个年纪已经偏大,也没有升迁希望的将校,相互对视了一眼,他们已经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这个可能。
毕竟人都是有圈子的,如他们这种五十多岁,经验丰富,但实际已经没有什么晋升空间的中层,也基本是相互熟悉的,故而当他们抬眼看到对方眼中的色彩之时,已经清楚了各自的想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