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个时代,贵霜帝国虽说失去了恒河下游,但全占了印度河流域,所以总耕地面积较后世印度甚至犹有过之。
顺带一提巴基斯坦的国土面积只有八十万平方公里,但是其耕地面积足足有三十万平方公里。
而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耕地面积只有二十余万,中国最大的农耕区,也就是东北三省的农耕区加起来也就这么大。
以此为对比,去思考印度150余万平方公里的耕地面积多少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印度在后世依旧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国。
除了一年三熟,雨热同期带来的气候优势,其地理优势也在那里摆着,印度河-恒河冲积平原在某种角度讲,确实是天选之地。
这也是为什么陈曦早期还想着努力开发江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后来往那里丢了十余万农垦军团就直接摆烂了的原因。
说白了不就是陈曦再怎么努力开垦长江中下游平原,也就只能垦出来二十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诚然,对于封建社会来说,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摆在那里,二十多万平方公里,一年两熟的沃土,足够解决国家的粮食问题。
以宋朝的情况为例,开垦成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能吼出“苏常(湖)熟,天下足”这种话,但对于仔细分析了天下大局之后的陈曦,搞长江中下游,还不如搞恒河。
印度河-恒河,加延伸区的中南半岛,差不多两百多万平方公里可利用的耕地,而且开发难度比长江流域更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