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认为皇帝年幼,又被董卓胁迫,也不知道皇帝有没有死在宫里。
不如立刘虞为帝,以对抗董卓。
对袁绍而言,若承认汉献帝的合法性,就等于承认董卓对“中央政权”的控制权。
自己作为“讨董盟主”的行动会陷入“对抗正统”的尴尬。
若刘虞称帝,袁绍就能以新帝辅佐者的身份,将自己的势力包装成新汉室中央。
反过来指责董卓挟伪帝、逆天命,彻底扭转舆论被动。
同时也能借助新帝的正统光环,吸引更多忠于汉室的士族、将领投靠,进一步扩大自身势力。
而曹操的态度是“诸君北面,我自西向”,坚决迎回小皇帝。
袁绍多次联合北方势力劝说刘虞称帝,但刘虞却认汉献帝为正统法理,拒绝称帝。
于是袁绍只能以自己四世三公的名望统领诸侯讨董。
但没有皇权授权的行动终究是松散的,诸侯们各怀私心,导致最后联盟解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