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话引得高进达与崔恕露出笑容,但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四周粮价八九百乃至一千多的时候,陇右的粮价却稳定在四百五十到五百之间,若是往外贩卖粮食,倒也不是不可行。
不过刘继隆很清楚,往后的大唐会越来越乱,粮食价格会越来越高,最后把人逼得人相食。
唐末及五代十国之所以有人相食的乱象,主要还是生产遭到破坏,没有那么多粮食。
为了活下来,军头只能征战,征战就会破坏生产,生产被破坏,粮食就更加不足,不足之下就只能人相食。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若非郭威、柴荣、赵匡胤及赵光义四人相继接力,这种乱象也真不一定能改变。
当然,李存勖要是能一直励精图治,局面也有可能提前改变。
只是如今刘继隆来了,这种乱象便只能成为一时,而不能循环下去。
陇右的百姓,每年所能吃下的粮食,也不过就三百余万石,剩下的二百万石,基本都流到了刘继隆的官仓中。
官仓的粮食将会用于招抚流民,开垦荒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如此持续下去,用不了几年,陇右的耕地数量也就越来越多,百姓能分到的耕地也就越来越多,形成良性循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