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水部开始对受灾的这二十二县修葺水利,那这些受灾的百姓就能有活路,也不需要朝廷赈济。”
高进达提出的这个建议,实际上就是以工代赈。
只要衙门有钱有粮,以工代赈的效果通常都不错。
刘继隆听后颔首,随即对高进达说道:“蠲免二十二县百姓的秋税,同时对家里贫苦的百姓发放社仓粮食。”
“这社仓本就是为了应急赈灾所用,如今百姓遭了灾害,吾自不能不管,不然与隋高祖有何区别?”
社仓、义仓虽称呼不一样,但性质大致相同,都是从百姓手中收取粮食,储存当地粮仓,用于百姓遭受灾害时赈灾所用。
不一样的是,有的皇帝是真的把社仓粮食用来赈灾了,而有的皇帝在收粮时候说的冠冕堂皇,真需要放粮的时候就磨磨蹭蹭了。
隋高祖杨坚便属于后者,饥荒爆发之初不管不顾,等到他放粮的时候,百姓已经饿死七七八八了。
虽说杨坚继承北周并改进了不少制度,但在对于百姓这点上,老杨家的人还是一脉相传的苛刻。
刘继隆把杨坚拿出来当典型树立,也是为了给百姓信心。
毕竟晚唐制度败坏,官吏更是贪墨成性,许多义仓社仓的粮食都被官吏转手倒卖,以至灾年无粮,所以大唐百姓对于社仓制度很不看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