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刘继隆没有太多时间给他们教育孩童,他需要的是一两年就能用的人。
孩童虽然学得快,但毕竟经历太少,心智不成熟,很容易让人利用。
短期内,刘继隆是不打算教育太多孩童,他要等到兵卒的家属和烈属迁徙山丹后,把这些孩童集合起来,自己亲自教导。
只有这样,他才不会担心这批孩童在教育上受他人影响。
况且山丹的资源不多,培养一个孩童从目不识丁到懂文识字所消耗的资源太多,刘继隆可消耗不起。
军队扫盲只需要让兵卒知道军令含义就行,但孩童却要在日后成为刘继隆治理地方的根本,二者所需资源不可同日而语。
这般想着,刘继隆便与崔恕返回了山丹城内。
秋收过后,城内两千余百姓都被刘继隆安排了工作。
男人在城外疏通土壑、水渠,检查水车情况,并趁着枯水季高筑堤坝,收集牛羊粪便与野草、树根焚毁堆肥。
女人们则是在城内处理今年所收获的麻杆,制作冬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