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有一伙土匪,曾起过歹心但没付诸行动,自己曾想杀了他们,但师父阻止了,为的就是预防出现这种情况。
人可能会在外部因素的干扰下,意气用事,做出不符合本心的举动。
而当主观独立,摒除一切外因之后,再去思考这件事,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
就和鲁迅小时候践踏弟弟的风筝一样,长大后心里有愧一样,这便是心里的间隙。
吴曼修的三论宗,其实是大乘道,他所求的,肯定不止是阿罗汉。
若当年,他有一个像张静清一样言传身教的师父,或许还能继续行道,走的更远更高。
张怀义听了明白了张静清话里的意思,但他还是想问,以吴曼当时的境界,如果要反抗,面对师兄到底有没有一战之力?
不过,他是个聪明人,知道问了多半要挨板子,所以他没问。
他注视着张之维,心里其实是有答案的。
严格来说,张怀义并不是一个求道者,至少,到现在为止,他还不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