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左若童起身,从石壁上的书架上拿出一卷古朴的经书递给张之维。
张之维伸出双手,郑重接过,由不得他如此重视,要知道,朱熹可是三教里的儒教大能,号紫阳,名号和道教大能紫阳真人张伯端一样。
巧合的是,两人所主张的理念也很相似,都秉持着“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的想法。
紫阳真人张伯端留下的东西,能搞出甲申之乱,那紫阳先生朱熹呢?
张之维打开经书翻阅起来,经书不长,也就聊聊几百字,即便是细细品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看完一遍后,张之维没有说话,闭目沉思。
左若童注意到张之维的表情,顿了顿,笑道:“之维小友听见朱熹二字,是不是还以为他留下了什么惊世之作?”
张之维睁开言论,点了点头。
左若童沉吟片刻:“要说惊世之作,或许也算得上,只是我这种凡夫俗子,并不能完全领悟罢了。”
张之维双手把经书还给左若童,道:“确实是朱熹所留,要说看了没收获,那自是不可能,但要说有收获,却也不明显,给人一种雾里看花捉摸不透之感!”
张之维思忖了一下,总结道:“我只能说,正常的道藏经书里,应该阐述有‘道’与‘法’。”
“‘道’是道理,‘法’是手段,道法自然,方可完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