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典籍就是这样,它直指大道,但又玄而又玄,一千个人读,有一千种理解。
并且,这一千个人,往往都能有所得。
而这三种学派,若按后世的理解,或许可以归属于朴素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至于张之维,他并没有对自己进行划分。
他不是单纯的唯物主义,也不是单纯的唯心主义。
或者在他看来,逮着一个观点使劲论证,其实便是陷入的妄执,如果放下执念,跳出来看,或许有很多不同的点。
而在他看来,道祖老子,既有唯物的,也有唯心的,或者说,它们其实是共存的。
那这么一来,上面对“天地根”的三种解释,其实都说的通了。
所谓的天地根,既是先天一炁,也是抽象的道理和原则,法则。同样,它也是“心”,是主观的精神的延续和长存。
或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它们本来就是一个东西,是一个相互递进的关系。
第一步是打磨自己的“心”,自己的主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