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圣外王这个词,是三教儒家的主要学术思想之一,也是儒家学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思想指导。
但极少有人知道,内圣外王这个说法始于道家,它最早是由道家圣人庄子提出来的,是天下之修道者所追求的一个境界,是对自身的阐述。
不过,正所谓一法通,万法通,天下的道理都有相通之处,这个道家圣人提出的道理,被儒家圣人所用,甚至被三教圣人共同所推崇,它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当然了,道理相通,但所展现的形式却是天差地别。
儒家那一套,暂且不提。
但对道家而言,所谓的内圣,指的就是“坐忘”以达到“心斋”。
简而言之,就是精神不被身体所支配,高坐灵台,独于天地精神向往来。
再说简单点,只说最基层的意思,就是把精神从身体里摘出去,让精神自在,能不被影响的纵观身体全局,从而实行王道。
这个说起来简单,但实际却难如登天,因为,人在大多数时候,是被身体的本能所支配。
譬如伱已经很胖了,身体的其他部位在向你谏言,老大,你别吃了,我快不行了。
但你的胃在谏言,让你继续吃,累了一天,就不能享受享受?你选择听谁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