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的旅游部门私底下找到顾清,还想买歌曲的宣传使用权。
顾清脑抽了才收钱?
自然也是无偿给予使用。
后来收获了一张终身免游当地景点的‘身份卡’。
徽乡的‘老乡们’,则热切地提出一个更大的期望:希望顾清能写一首如同《壁上观》一样、甚至更具代表性、能成为一座城市文化符号的宣传歌曲。
当年的一首民谣《成都》,可以说是把整座城市都带火了,创造的隐性价值无法估计。
顾清一时间也没想出来,哪首歌能完美囊括徽乡的山水、人文与历史底蕴。
但他感受到了那份期待,认真地答应了下来:“老乡们放心,这个任务我记下了。等我有了合适的灵感,一定为咱们徽乡写一首歌!”
他这般无条件为家乡做贡献的姿态,当即也收到了丰厚的“回报”——不是金钱,而是无价的便利与人情。
顾清想去见识一下徽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了解真正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
几乎每到一处,都有‘老乡’帮忙牵头,动用关系帮他找到最正宗、最德高望重的大师亲自接待、讲解、演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