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估算了一下,大约需要两百多人。苏县令,你能帮我招募到足够数量的工人吗?”此言一出,苏尚顿时面露犹豫之色。泗水县内,诸多衙门已然停止运作,即便是负责办案的县衙,每日也仅有几个衙差勉强维持门面,其他官吏,不是跟着商户经商,就是在暗自捞取好处,整个县城的官场形同虚设。
那些空置的地方,大多还能使用,虽说有些被商户霸占,但苏尚作为县令,要找到可用之地并非难事。然而,要招募工人,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水梁山与外地不同,外地遭遇自然灾害时,水梁山凭借独立的商业运作,可避开此类风险。就拿去年南州府的粮灾来说,当地百姓温饱难继,而水梁山中,许多人依旧衣食无忧。
自官府失去话语权后,水梁山沦为贼匪、商户、武林门派的地盘,老百姓为求生存,大多依附于这些势力,纯正的农户几乎没有。想要招募工人,就得从这些势力手中抢夺人力,难度着实不小。
即便如此,苏尚咬了咬牙,最终还是点头应允:“范大东家放心,你只管建厂,工人我来想办法。在此之前,我想了解一下,你能给工人怎样的待遇?”
范海琴闻言,从怀中掏出一块怀表递给苏尚。见苏尚面露疑惑,她解释道:“这是洋人的物件,主要用于查看时间。你看,上面有二十四个数字,将一天分为二十四个时辰。按照中原的算法,一个时辰等于两个小时……”
苏尚拿着这个新奇的物件,一边听范海琴讲解,一边仔细打量。
“工人每日需为我劳作五个时辰,以半个时辰为一单位计算,我会支付每半个时辰四文钱的报酬,即每日四十文。这是普通工人的收入。厂里还有许多技工岗位,若工人懂机关术、识字,报酬可从四文提高到六文甚至更多,这便是我目前能给出的待遇。”
起初,苏尚并未太过在意,可当听到范海琴给出的酬劳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她思索着,如此算来,普通工人每日至少有四十文收入,这对百姓而言,诱惑之大,堪比文人渴望考取功名,更不用说那些报酬更高的岗位了。
这无疑能激励人们努力进取,是个相当不错的制度与想法。范海琴的这套做法与中原传统大相径庭,暂且不论是否能适应中原市场环境,单从当下中原百姓的角度来看,远比当佃户或苦力挣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