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官员女眷妾室冬日里穿去赏梅,日光下显出"岁岁安"三字,惊得全城绣庄连夜更改织机,等别家仿出浮纹,她又把字换成当季花神,逼得富家女每季都得裁新衣。
账房先生说她这是:“踩着布匹登天梯”,林婉卿则回应:“梯子得两头搭稳,底下万千织娘梭子不停,上头金线银针才缝得住。”
这话传到布政使耳朵里,转头把官营织染局的岁贡分了三成给林家,轻而就易举拿了布行皇商——自然,这后话都是别人传出来的,真实与否李幼白并不知晓。
然而却能让她更清晰的感觉到,这广阔的天下间,手段厉害的人数不胜数,每个人都有血有肉,她穿行其中,看似融入进去,当她这么想的时候更能证明她才是那个不合时宜的局外人。
裁缝铺里多数都是用林家的料子款式,一条街下去全是同样店铺,不同的是价格,竞争激烈得很,李幼白刚进去,女掌柜见到她身上的官袍立马将腰杆弯了下去。
“官爷是要定做还是现买,我们这什么款式都有,最近又来了新料子都是外洋货色,新得很...”女掌柜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李幼白在店里看了一阵,果真瞧见几套完全不属于中原风格的衣物。
酷似近现代的连衣裙,区别于分成两套制式,保留着一些中原的繁文缛节,看起来也还不错,只不过此类服饰估计在中原内地很难流通出来。
毕竟此时中原还未被西方文化入侵,哪有姑娘家会穿这种衣物,也就只有沿海古城的女子才有可能见到。
“我就想买两套江湖女子合适的袍子,要简单些,尺码上大概与我是差不太多的。”李幼白嘴上说着,她双眼还留在那些外洋裙装上,有种时代的割裂感在她心头升起。
此时的她有种期待,眼看着时代逐步向现代文明迈进,自己站在历史的长河边,似乎也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