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府监的东西日常多了,布帛之类最好变现。按规定几年发一件衣裳,真要指着它,得穿成不蔽体的烂布条。
以次充好是常事,质地紧实的布料换成轻薄的,更有甚者是不知道放了多少年的陈布,劲一大就碎了。
这样的份例,只比一点没有好,不拿吃亏,拿了生气。
这还算落到手里的,更多时候问就是在排期,人手不足,得先紧着皇上和各处的贵人。
所有人心知肚明,一旦排下来军士退役归家都等不到,东西钱帛早被人瓜分完了。
军士的衣裳要么靠从家里带来,要么用战后的缴获换,一个个穿的千奇百怪。
不如费点钱帛,在祝明月这儿做,省时省心还不生气。
庄旭琢磨找个机会,把衣料要出来,要么拿下去分了,要么让恒荣祥代工制作成衣。
合作这么久,不用段晓棠抽丝剥茧,祝明月也猜到右武卫的某些军需,恐怕永远只会停留在朝廷的账面上。
有吴岭坐镇的南衙诸卫尚且如此,粮草没被克扣,军械慢慢能拿齐,顶多偶尔穿得“凉快”一点。
待遇已经算顶格,不敢想其他军队是何种境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