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袁崇焕的艰难抉择
徐达一直沉默地听着,此刻终于开口,声音沉静却带着一丝无力感:“这便是最大的困局。救,军事上必败;不救,政治上必亡。袁崇焕此刻,如同被架在火上烘烤。他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注定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我等在此推演,尚且觉得无解,不知那身处漩涡中心的袁崇焕,又是何等煎熬。”
这番深入的分析,让殿内气氛更加压抑。名将们凭借其卓越的军事嗅觉和政治智慧,已然清晰地预见到了袁崇焕无论选择哪条路,前方似乎都是悬崖峭壁。这种眼睁睁看着悲剧可能发生却无力改变的滋味,让这些习惯了掌控战局的洪武名将们感到无比憋闷。
天幕直播继续:朝廷的决议通过快马急递,穿越烽火连天的辽西走廊,送达宁远城。袁崇焕接到命令,面色沉静,但紧握文书的手指关节却微微发白。他深知朝廷的顾虑——宁远不容有失,他这根辽东的“定海神针”更不能轻易折损在野外浪战之中。然而,不让他这个最高统帅亲临前线,如何能精准把控援救的节奏与力度?如何能应对战场瞬息万变的局势?
“满桂、尤世禄、祖大寿……”他低声念着这几个名字,都是勇猛善战之将,尤其是祖大寿,更是他麾下嫡系。但分属不同系统,临阵协调能否如一?他们能否完全理解自己“持重为上,寻隙而动,切忌浪战”的意图?
最终,一万精锐带着沉重的使命与不确定,从宁远开拔,星夜兼程扑向锦州方向。他们的行动,不仅关乎锦州安危,更牵动着朝野无数双眼睛。
在洪武朝的奉天殿,众将屏息凝神,仿佛能听到那支军队急促的马蹄声和士兵粗重的喘息。
“分兵了!派出去的都是猛将,但……互不统属?”蓝玉一眼看出关键,“满桂是山海总兵,资历老;尤世禄是副总兵;祖大寿是袁崇焕的心腹爱将。这三人谁主谁次?遇敌是战是走?怕是要吵嚷一番!这仗还没打,自家阵脚就先有点乱了!”
徐达目光锐利,缓缓摇头:“朝廷此令,看似保全主帅,实则分散了指挥之权。战场之上,最忌令出多门。袁崇焕坐镇宁远,虽能总览大局,却难以及时遥控百里之外的遭遇战。此乃无奈之举,亦是取祸之道。”
果然,天幕文字变化,揭示了接下来的战况:五月十六日,援军行进至笊篱山一带,与一支押运粮草的后金偏师不期而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