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陈凡在,就证明江南文坛后继有人。这也是这次各地区作家代表都对他表达好感的最根本原因。
否则自古“文人相轻”,尤其有不少人总喜欢倚老卖老,哪有那么容易接纳一个新人。
除非他能为集体增光!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些作家代表,才会对陈凡选择新题材而忧心忡忡。
即便是昨天讨论会上反对他写作的几位代表,也已经做好跟外省同行打笔仗的准备。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们打算这次会议回去之后,就开始好好研究,先把自己反对的意见全部梳理出来,再自己逐条反驳,绝对能打得那些外人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与之相对的,后来其他各省市的文学杂志都有质量上乘的文章刊登,却都是以笔名示人。
江南文坛表示:有本事不用笔名,用真名试试!
其他杂志:那笔名都是陈凡的,傻逼才公开真名!
有鉴于此,全国很多文学爱好者都觉得那些用笔名的好文章,应该是出自他们本省某位老作家之手笔,就是为了推出来抗衡陈凡的,否则哪有那么巧,一下子多出十几个文笔上佳的新人?
摆明就是“以大欺小”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