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章 邻家的知真姐 (1 / 13)

作者:发条橙之梦 最后更新:2025/8/3 13:41:56
        二十一世纪过去了第一个十年,对于生活在当年的人们来说好像是一眨眼间发生的事。

        时入盛夏,日光灼灼,呼呼的热风吹过港口,吹过这座沿海城市的中心,它在大街小巷与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间穿梭,将柏油马路变得像蒸笼那样发烫。

        城区内的气温逐渐难熬,路上的行人们一边寻找着屋棚楼檐下的阴影一边慢吞吞前行。到了临近中午的时候,街道上万籁俱静,已经见不着半个人影了。

        岑冬生骑着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躲避着头顶落下来的盛烈阳光,左拐八绕地驶入市中心的一座小区,他随手将车推入棚里,挂上锁,拿起车架上的包裹便急匆匆地飞奔上楼。

        “咚咚咚!”踩在台阶上的运动鞋扬起尘埃,年轻人的身影迅速的消失在黑黢黢的居民楼入口。

        这里是一处十几栋老式居民楼并成的小区,房龄都在二十年以上,每栋楼房都有牌名,譬如“改革楼”“开放楼”“共富楼”等等,岑冬生住的地方则叫小康楼。

        小康楼经历过数次改建后,已经看不出本来的模样了。它最初的造型是所谓的筒子楼,这是国内特定时期住房分配制度下的产物,原型是苏联的赫鲁晓夫楼,这种楼房的建筑结构,一般是一边一条长长的走廊,两边串连着排排单间。

        小康楼的体积是小区里最大的,整体呈现回字形的构造,相当于四面都有走廊,“之”字型的楼梯将各楼层连接在一起,中间则是宽敞的天井,不知道是谁种了些花花草草,还有放自行车的棚屋。

        当年流行的筒子楼的特征之一,是洗菜刷碗的地方和卫生间都是公用的。每到傍晚时分,家家户户都会出来洗衣做饭,主妇们一边忙活家务事一边聊天,场面十分热闹。

        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环境,导致邻里间的关系要比别处更亲近。这种相处模式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遇到难处时能拜托左右邻居帮忙,不会有人拒绝,比如上班忙的夫妻会把孩子交给邻居家的老人照顾,有几家关系好的,就跟真正的亲人那样密切;坏处则是压根没有隐私可言,哪家哪人出点事,第二天就能传遍整栋楼,平日里免不了闲言碎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