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好像对咱们很感兴趣?”
“可能有项目要合作吧……”
陈奇笑了笑,心知肚明。昨天《孩子王》放映之后,一帮人吃了顿饭,饭桌上自然不能聊什么政治话题了,都是关于电影艺术的。
徐风表现非常积极,还说今天会来拜访。
他边吃边看报纸,还有戛纳的场刊,《孩子王》的评论已经出炉了,有褒有贬。
“很棒的视觉语言!以山区的自然景观构建了压抑与超脱并存的意境,画面充满禅意,每一帧都像水墨画般流动。”
“电影里的荒诞教学是对知识虚无化的尖锐讽刺,导演将个人记忆升华为对人类文明传承的拷问。”
“充斥着大量的对中国特殊时期知识分子困境的隐喻!”
这一条写了好多,洋洋洒洒的进行剖析,什么叫特殊时期?懂得都懂,西方人对这个非常非常非常的感兴趣,后世甚至变成了一种“投诚的象征”。
国内导演拍这个,或者作家写这些玩意,很容易获得西方的认可。
还有个不知真假的传闻:据说《三体》第一部因为描写了这个时期,西方以为是投诚,结果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三体》很红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