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你想做一部戏,那就立项,我给你一个电影指标允许你用北影厂的厂标。你承包了这部戏,自己筹集资金、做剧本、找导演、找演员,自负盈亏。赚钱了单位不要,你们自己分。拍完戏项目就解散。
如果我觉得剧本不错,或许也参与投资,但不抢你们的利润,只按照投资比例收取应得的那一份。”
其实就是民营电影公司那一套,但现在没法搞民营企业,只能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试试水,搞个低配版。
这四大创作中心,基本把所有人都囊括了。
而且最大限度的削减成本:主旋律有国家拨款、合拍片是香港掏钱、承包是自筹自资,只有电视剧自己掏钱,还没有商业销路——电视剧也是陈奇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北影厂的症结概况起来:控制成本、增加产出、稳定收益、提供工作。
“哦,还有一点!”
陈奇顿了顿,道:“电影厂制度曾经辉煌无比,但面对改革大潮已显得力不从心,大家都清楚。如何改革是个复杂的问题,今天不谈,以我个人来讲,我觉得电影厂制度有非常好的一面。
比如师徒传承。
一个新人进来,要慢慢磨练,费上几年功夫才能独当一面。虽然过程有点长,但保证了从业人员的扎实基本功,拿出去不丢人。
我很担心这个传承有一天会丢掉,以致我们的影视行业中充斥着大量滥竽充数、不懂装懂的傻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