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千两百七十五章 圆礼器和方礼器 (2 / 4)

作者:二子从周 最后更新:2025/7/22 0:05:45
        这所在石头门枋上题写着“白榆”两字堂号的老宅是不是白榆社旧址周至倒是不清楚,总归是特征非常典雅突出的徽派建筑,待到装修好以后,周至想着既然有白榆社的典故在前,作为文会之所那当然是再好不过。

        马爷就是傻,租房子招待文化届人士们混吃混喝,一个海马俱乐部亏出去几十个四合院,就是缺乏管理手段,不知道按照收藏“以玩养玩”的思路,买下地方并且利用起来,然后坐等升值。

        为了让国际友人吃住得好,方便出行,周至也没让新田栋一和坂本五郎去住宾馆,而是住在东交民巷一处小院里。

        小院和其余几套宅子都不一样,更类似一所“公馆”,是晚清外交家吴宗濂的旧宅。

        吴宗濂是晚清民国期间比较活跃的外交家和翻译家,先是在清政府的沪上广方言馆和燕京同文馆学习法语和俄语,毕业后在京汉铁路局当法文翻译,其后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保奏如外务部,随李鸿章签订沙俄条约,其后任驻英和驻俄翻译,之后一直活跃在外交界。

        干了不少事儿,也翻译了不少外国著作,最好玩的是引进了桉树进入中国并且命名,还娶了一个法国妞做偏房。

        这所宅子就是吴宗濂在首都活动时候的旧宅,宅邸不算大,但是修建得很“立体”,与周围的旧领事馆,旧使馆等的格调差不多,充满了“洋气”。

        换到民国,这样三层的建筑应该叫做小洋楼。

        一楼是个大厅,可以办舞会沙龙,二楼是办公室,有一个小会客厅和五六间办公室,三楼是家居,房间较小,分布有点像小旅馆,约莫有十来间的样子,估计当年吴宗濂在这里也是公私兼用。

        这处地方装修是最麻烦的,因为涉及到外观上保持街道原貌,内部装修改造需要文物局审批的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