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千两百五十二章 数据检索 (2 / 4)

作者:二子从周 最后更新:2025/7/22 0:05:45
        但曹不兴也不简单,相传康僧会携佛像远游至吴,孙权为之建造建初寺,并令之设像行道,曹不兴看到西方佛像,便据以绘之,之后佛像便盛传天下。

        他最擅长的是人物大画,曾把五十尺绢连在一起,画一人像,心明手快,运笔而成。人物头、脸、手、足、胸腹、肩背,无一毫失误。

        他是文献记载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画家,比曹仲达更早,也由此被称为“佛画之祖”。

        张僧繇有画龙点睛的传说,曹不兴也有“落墨成蝇”的典故。

        裴松之《三国志·吴录》载:“曹不兴善画,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以作蝇。既进御,权以为生蝇,举手弹之。”

        历史上陆探微和曹不兴的画作已经没有流传下来的了,而张僧繇的画作,现存于世的只有唐开元时蜀人梁令瓒的摹本《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原为上下两卷,不过现在只有上卷的五星和十二宿了,被收藏岛国大坂市立美术馆,周至还亲眼参观过。

        那也是孤品摹本,现在面前一下子冒出来仨,加上之前的《烈女传仁智图下卷》,让一向淡定从容的四表舅也没法淡定了。

        当然这几幅图都不可能是原本,毕竟年代过于久远了,依旧是宋代的摹本,但是从还看得出来的地方来推断,这三幅画作也是不亚于《烈女传仁智图下卷》的妙手。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画家和绘画理论家谢赫,在中国画的实践和理论方面造诣颇深,他所作的《古画品录》,现为我国历史最久远的绘画专论著作,其中提出的中国绘画的“六法”,对后世画家,批评家影响深远。

        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述:“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