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千五百六十四章 啼笑皆非的历史 (3 / 4)

作者:二子从周 最后更新:2025/7/22 0:05:45
        “哎哟,我们该回去了。”周至看了看时间:“博物馆算是白来了,在门口就看了这么久。”

        “也不是白来。”老赤日说道:“能够看到依伙世家早期的东西,值了,赶紧回去吧,这里下次再来。”

        “嗯,肯定有机会的。”周至点头:“毕摩洞的东西将来肯定有很多会转移到这里来,到时候州里少不得要请教您老。”

        “把这个大简拍下来,我回去研究一下。”老赤日说道:“这个明显是大凉山的了。”

        临走之前两人还来到了博物馆边上的书店,选购了一些著作,不过老赤日选择的都是彝文的,周至选择的都是汉文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就是《凉山彝族奴隶制研究》。

        凉山彝族社会性质研究曾经是建国初期一个重大的学术问题,也是一次重大的学术活动,面涉及很广,影响也很深,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都有很大的影响。

        书里边还记录过许多有趣,或者说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比如从明代开始,这里的腹心地区就与世隔绝,奴隶主经常组织手下抢夺掳掠行人的钱财,同时也把人也作为财物来抢。当时的凉山叫做“巴布凉山”,这个问题就叫“夷务问题”。

        这种抢人的习惯,也是奴隶社会才有特殊特征,也是“夷务问题”的实质。

        明清王朝都采取围堵的办法,在驿道的沿线设立了营、汛、塘、堡这些机构,加以防止,也曾经起到过相当的作用。

        但是到明末和清末中央王朝势力衰落的时候,就变得鞭长莫及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