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千两百二十三章 适度包装 (1 / 3)

作者:二子从周 最后更新:2025/7/22 0:05:45
        汉代宫廷多用漆器为饮食器皿。漆器上刻有“大官”、“汤官”等字样,系主管皇家膳食的官署所藏之器;书写“上林”字样的,则是上林苑宫观所用之物。

        据新莽时期的漆盘铭文,当时长乐宫中所用漆器,仅漆盘一种,即达数千件之多。贵族官僚家中亦崇尚使用漆器,往往在器上书写其封爵或姓氏,如“长沙王后家般”、“侯家”、“王氏牢”等,作为标记,以示珍重。

        这些文字多用汉代的变隶书写,字迹自由流畅,部分夸张俏皮,也是一种非常具备欣赏性的书体。

        以周至如今对毛笔的熟悉程度,就算是没有专门研习过隶书,也能用长锋描线笔,模拟出相似的字迹来。

        所以这批黑金犀皮漆器,周至同样用金漆在器物的内底或者外底,仿造汉代漆器的落款方式,也落上了类似的“上林”“大官”之类的汉字古款。

        说来也怪,几个汉字一点缀上去,器物一下就变得雅致起来。

        作为大量使用汉字和汉字偏旁符号的岛国,自然也吃这一套。

        而作为传统中国漆器的炫技之作,周至选择了可以代表汉代漆器工艺最高成就的“漆耳杯套盒”。

        作为饮食器皿,漆器比青铜器更具优越性,故为汉代统治阶级所爱好,也在汉墓中多有出土。

        但是一般的漆器都已腐朽,只有长沙马王堆、江陵凤凰山和云梦大坟头地方出土的漆器,数量大,种类多,且保存完好。

        其中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漆器数量大,其中尤以一套内装七只耳杯的“漆耳杯套盒”最值得称道。

        耳杯是古代用来盛酒或盛羹的器具,外形多为椭圆形,两侧附有双耳。其双耳颇似鸟之羽翼,故而古人又称之为“羽觞”。

        耳杯呈椭圆形,是将一整块的木头,用刨、剜、凿等手法斫削出器形,再髹漆而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