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招待所出来顺着新修的道路走不上多远,一座带着门洞的城墙就出现在了面前,原汁原味儿的明代城墙砖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来到城墙下,伸手抚摸上青幽幽的城砖,仰头看着高达七米的墙体,一股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压迫感扑面而来。
这里其实是一座卫城,是从明朝洪武三十年开始,在元代黄土城墙的基础上扩建包砌而成的。
根据《明史·土司志》和清代《会理州志》记载,明洪武三十一年城池完工,包砌之后的会理城墙“高二丈三尺,周七里三分,十一千三百一十四丈,厚一丈二尺”。
最早的会理城是个小卫城,主要用来保护这个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
到了明崇祯五年,会理城开始渐渐变大,于是又添建东、西、南三门城楼。
清乾隆五十一年,重建四门楼。
清同治五年,增修四门瓮城及东西炮台四座。
清同治六年,增修外城,建东、西、北三门和城楼三座。
一行人尤其是是李老三,何曾见过这般原汁原味的古代城区建筑,一路走着都不由得啧啧称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