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千八百零六章 酒量 (2 / 5)

作者:二子从周 最后更新:2025/7/22 0:05:45
        瓶装酒的制作很简单,虽然是手工作坊,但是卫生要求还是很高的,不过彝族包谷酒度数都高到六十八度,快要赶上医用酒精了,细菌什么的倒是不怕,主要是要做好防尘。

        酒水经过数层纱布过滤后进入大金属酒桶里,酒桶下方有个龙头,打开就能够往玻璃瓶子里灌酒,标准就是灌到瓶口塑料盖卡口那个位置,操作简单。

        酒灌好后就会放到一个塑料箱子里,箱子能把瓶子卡紧,一个箱子能够放十二瓶,放满一箱后就会有个嬢嬢给瓶子口压上塑料盖,然后用橡胶锤子噗噗噗一顿敲,塑料盖会扣死在瓶口。

        塑料盖里边还有用来密封的橡胶垫,密封性相当好,接下来就该贴瓶贴了。

        瓶贴是贴在瓶子上带有装饰盒说明作用的大纸张,和商标不是一回事儿,这个是找印刷厂印的,瓶贴是长方形,一侧印着1到31的刻度,一侧印着95,96,直到15的刻度。

        底部则有1到12的刻度。

        会有嬢嬢将一叠瓶贴夹紧,然后用锯子在96的数字那里锯个小印子,再在07那里锯个小口子,再再在16那里锯个口子,生产日期就表示好了,这批酒是96年7月16日灌装的。

        剩下的工作就是将瓶贴刷上浆糊贴到瓶子上,装入纸箱,联和乡集体酒厂生产的索玛牌烈性包谷酒就可以光荣地走下生产线,走入各乡各镇的彝族乡亲们家中了。

        第一次拉着这种酒下乡的时候,周至还在卫士上摆上了喇叭,山鹰组合的《七月火把节》一放,大声公的广告语一叫嚣,乡亲们自动就围拢了过来。

        但是都是看的多,不少还会用羡慕的神色伸手摸一摸酒瓶,却不开口要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