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千一百五十五章 有电了 (1 / 4)

作者:二子从周 最后更新:2025/7/22 0:05:45
        不过东主都不怕,那他就犯不着提醒他不做自己的业务,现在的家庭光伏电站,岛国的成本是每千瓦投资六万元,国内设备成本要高一些,不过人力成本差不多可以忽略,因此和岛国也差不多。

        三千瓦就是十八万,加上运费和安装劳务等一系列的附加,这个小光伏电站一共花了周至二十万。

        对联和乡任何一个人来讲,这是一笔天文数字,而在周至眼里,这玩意儿也就一辆桑塔纳2000的价钱而已,要多划算有多划算。

        人多力量大,虽然春耕在即,但是联和乡的春耕和夹川的春耕不是一个概念,在山坡上埋土豆要不了太多人手,因此依然可以空出不少劳力来帮忙「搭屋瓦」。

        在不少彝人心目中,在粮站屋顶上加装光伏电池和搭屋瓦是差不多的概念,只用了几天的时间,一座三千瓦的小光伏电站便建好了。

        周至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娃子们的教室里安装上了电灯,同时也将电源接通到了门口的路灯上。

        充沛的电能不像乡里电压不足的线路,让粮站门口都变得亮堂了起来,以至于一到傍晚大家都自动聚集到这里来聊天,甚至吹芦笙,跳都荷,跳披毡,有点再过十年二十年城市里跳广场舞那架势。

        少数民族基本都能歌善舞,这就是个例证。

        不过周至不大有机会参与,他在忙着调试卫星中继,除了卫星电话外,他带来的笔记本也终于可以通过卫星中继连接到蜀都的四叶草公司,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卫星网络链接」。

        前年五月,邮电部引进加拿大spar公司的idr设备,对国内各地的卫星地面站进行升级和新建。

        于是,国内卫星通信开始转向了idr技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