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千一百零八章 珍品 (2 / 3)

作者:二子从周 最后更新:2025/7/22 0:05:45
        《瘗鹤铭》原刻为写于江苏镇江焦山西麓的崖壁上的摩崖大字,是一位隐士为一只死去的鹤所撰的纪念文字。摩崖原刻有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然对书者,历来众说纷纭,一直争论不休。主要有说是东晋王羲之所书,有说南朝道教首领陶弘景所书,还有一说是唐朝王瓒所书。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那道摩崖在北宋末年就被雷击崩落,而坠江中碎为五块,平时没入水中,至水枯时方能见到。

        据《焦山志》载,《瘗鹤铭》铭文原来有一百六十多字,到清康熙五十一年冬,曾任江宁、苏州知府的陈鹏年募工,历时三月,起《瘗鹤铭》残石于江中,清理剔垢得铭文八十六字,其中还有九字损缺。

        因为先落水,后出水,因此《瘗鹤铭》的拓本就有了水前本和水后本之分,各版本字数不尽相同,内容也略有差异。

        水前本因椎拓不易,传世已凤毛麟角而珍稀异常,片纸只字,视若拱璧。故出水后拓本即便字数增多、摹拓精于水前本,然其版本艺术价值仍不能与水前本同日而语。

        而安思远所收藏的这本,乃是清刘墉旧藏水前拓《瘗鹤铭》九十八字本,因其为明拓,因此本上南朝时代书法气韵,特别是篆书的中锋用笔的渗入特征保存完好;加之风雨剥蚀的效果,还增强了线条的雄健凝重及深沉的韵味。相比后来的水后拓本,保留的特征更加完备,关键是和其它水前

        本不同的是,这本碑拓的字数非常多,是所有《瘗鹤铭》拓本中字数最多的,对于研究书法艺术,研究大字楷书发展过程中之篆隶笔势遗踪发展史,都是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

        文中「华阳真逸」尚存、「纪」字损半、「也」字完好,后有何焯、毛意香、杨龙石、何绍基、何维朴、罗振玉题记。各位书法家对这个拓本也是不尽赞美,到现在更添了它的身价。

        安思远的碑拓收藏很多都是孤品绝品,明拓《瘗鹤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另一本佼佼者,就是宋拓怀素《大草千字文》全卷本了。

        这一个拓本,其价值甚至比《瘗鹤铭》还要更加的重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