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千零三十二章 不能过犹不及 (2 / 4)

作者:二子从周 最后更新:2025/7/22 0:05:45
        到了清代,仿“澄心堂”也成了内府的文化大工程之一,最终得到的纸张离五代深远,与宋仿差相仿佛,最终还是命名为“澄心堂”。

        这就是中国古代在文房诸宝上的讲究,书画用绢同样如此,不过好在四眠蚕在从南向北推广的过程耗时相当的长,直到清代,都还能够找得到合适的造绢用丝的。

        这也就导致了宋后画绢除了成本越来越贵,挑选越来越严苛外,织成成品之后,尤其是对名人大家使用的高级货色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巨大的差异。

        “这是怎么做到的?”弟子的眼神里充满了惊讶:“这种比现代丝细上三分之一的蚕丝,到底在哪儿找到的?”

        “关键是成色。”另一个工作人员说道:“经纬这么规矩的织品,当然只可能是现代机织,可是这幅机织绢的成色和品相怎么和旧绢相去无几?嗯……好像就是洁净度上更加优胜。”

        “对,”刚刚那位弟子点头:“这是用了做旧的方法,不过这旧做得相当完美了,差不多达到了宋绢的品相了。”

        “这是现代科技和传统手工艺相结合的结果了。”周至相当的得意:“也多亏了徐老保留的配方。”

        丝绢的所谓成色品相,其实来自四个方面。

        第一就是织造工艺,这个可以通过找杨大师分析特点,然后利用电脑控制仿造出来。

        第二步就是药物鞣制,这个是历代书画造假高手们的专长,不得其人,绝不轻授,徐邦达一直找不到真正值得托付的传人,因此从来没有对外人提过这一点,现在总算是将心里这块大石头交付了出去,当真是一身轻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