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取舍平衡 (2 / 4)

作者:二子从周 最后更新:2025/7/22 0:05:45
        古人绘画,基本都是留字,号,斋号等,印章同样也多是表达志趣的内容,很少直接留下姓名。

        同样的,也不会给画取名字,一般留下的是诗文。

        因此鉴定古画有时候就跟破案一样,需要根据画上的内容推断作者,还有就是画的名称,也多半是后人根据内容诗文取的。

        田翰留下的这篇文章,倒是省却了大家很多功夫。

        费观就不由得取笑周至:“你这就叫手贱,要是留下回家再打开这薄板,就能省下一笔了。”

        近现代瓷板画,如今就和现代的新东西一样的便宜,所谓“珠山八友”,现在除了研究景德陶瓷史的老师外,几乎没人知道。

        其实瓷板画在民国曾经很贵,珠山八友里的王大凡,当时给定画者开出的润格,二尺六的坐屏一块就是六十银元,一套是二百四十银元。

        如果题材是仕女,价钱还要翻一倍,横画则加五成。

        而当时齐白石开出的润格,八尺整纸对开条幅才七十二元,中堂翻倍一百四十元,加款再加十元,也才一百五十元。

        也就是说齐白石的八尺大中堂,只够王大凡两块二尺六的座屏价钱而已。

        不过受大量现代工艺品的冲击,加上还没开始炒作,如今局面颠倒了过来,这么大的精品瓷板画条屏,一幅最多也就七八百元而已。

        不过受大量现代工艺品的冲击,加上还没开始炒作,如今局面颠倒了过来,这么大的精品瓷板画条屏,一幅最多也就七八百元而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